Workflow
跟小米鏖战数年,2800亿世界巨头业绩腰斩,沦为“贴牌大王”?
搜狐财经·2025-07-17 09:58

公司业务转型 - 飞利浦近年来通过拆分和出售非核心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包括显示器、家电、照明和半导体业务[1][7] - 目前消费者接触到的飞利浦产品大多属于品牌授权代工,仅保留剃须刀、电动牙刷等毛利较高的自营品类[2][9] - 公司转型后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产品包括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AED除颤仪等医疗设备[3][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80亿欧元(约151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EBITA利润率11.5%,同比微增0.9%[4] - 医疗业务构成2024年主要收入来源:诊断与治疗业务88亿欧元(占比48.9%)、护理业务51亿欧元(28.3%)、个人健康业务36亿欧元(20%)[19] - 2001年因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半导体业务重创,当年净亏损26亿欧元(约219亿元人民币)[9] 历史发展轨迹 - 公司1891年以碳丝灯泡起家,1900年白炽灯泡年产量超300万只,1918年成为欧洲最大照明企业[10][11] - 20世纪下半叶发展为横跨消费电子、家电、医疗设备的多元化巨头,1996年营收达401.4亿美元(约2880亿元人民币)[12][15] - 曾拥有半导体领域先发优势,但拆分出ASML和台积电业务[14] 战略调整逻辑 - 2001年后采取"壮士断腕"策略,剥离技术壁垒不足或利润率低的业务[9][15] - 2002-2003年投入50亿欧元并购医疗产业链企业,2005年医疗部门收入占比提升至20%[17] - 当前持续精简医疗业务,2024年退出美国呼吸机市场并出售急救关护业务,追求专精化发展[21] 品牌授权模式 - 2018年将净水器等品类授权给德尔玛,2021年向高瓴资本出售小家电业务并附加15年品牌授权[7] - 品牌授权虽带来短期现金流,但长期可能侵蚀品牌商誉[9] - 通过专利诉讼维护知识产权,2020年与小米就3G/4G标准必要专利达成和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