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从齐鲁银行到杭州银行,股东减持银行股说明了什么?
银行股股东减持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和杭州银行近期相继发布股东减持公告 引发市场关注 [1][2] - 股东减持行为主要反映财务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正常退出需求 而非对银行基本面的负面判断 [2][3] - 减持时机显示股东认为当前股价处于相对高位 但需注意这不代表市场最高点 [4] - 减持行为对银行股短期走势有压力 但中长期走势仍取决于行业基本面和国家队动向 [5] 具体案例分析 齐鲁银行 - 股东重庆华宇计划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占总股本1.10%) 按6.42元/股测算套现3.88亿元 [1] - 该股东2024年7月曾减持6369.89万股(1.32%) 减持价格区间4.59-5.18元/股 总金额3.01亿元 [3] - 本次减持后重庆华宇仍持有股份 属于分阶段退出策略 [3] 杭州银行 - 股东中国人寿计划减持不超过5078.94万股(0.70%) 按16.92元/股测算套现8.60亿元 [1] - 此前已三次累计减持4.8%股份 套现30.42亿元 本次完成后将完全退出 [3] - 中国人寿2009年投资杭州银行 16年累计回报率超180% 今年股价涨幅15.81% [3] 行业影响解读 - 财务投资者减持是IPO后的正常现象 两家银行案例均涉及上市前老股东 [2][3] - 减持价格显示股东认为当前估值合理:齐鲁银行5.18元/股(去年高点) 杭州银行16.92元/股(年内上涨15.81%) [3][4] - 短期股价承压:两家银行公告后均出现回调 但中长期走势仍受五大行稳定政策支撑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