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奶引:16岁因太美被印在人民币上,49岁时方知头像是自己
搜狐财经·2025-07-17 17:16

人民币设计演变 - 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承载国家文化符号与历史图案 设计充满独特意义 从劳动工人形象逐渐演变为更具象征意义的图案与人物 [1] - 1980年人民币设计出现重大改变 引入更多体现时代进步的图案 不同面值纸币刻印不同人物形象 [1] - 电子支付普及导致现金使用减少 年轻一代对人民币实物设计认知度下降 [1] 石奶引人物背景 - 石奶引出生于贵州贫困侗族家庭 因家庭负担放弃教育机会 但掌握织布染布刺绣等手工技能 在村中以巧手闻名 [3] - 童年承担繁重家务 4岁放牛 7岁照顾弟妹做饭 十几岁精通纺织工艺 生活艰苦但保持乐观态度 [3][4] - 1978年集市偶遇中央美院学生(后证实为画家侯一民) 被邀请作为绘画模特 完成侧面肖像后拒绝报酬 [6][8] 人民币人物形象来源 - 侯一民为人民币第四版设计采风 选中石奶引具有民族特色的外貌 其侧脸最终成为1元人民币主图案 [9] - 石奶引本人长期不知情 2010年(49岁时)才通过村民询问发现自己是纸币人物原型 画像与当年写生完全一致 [13] 人物后续影响 - 石奶引婚后务农为生 因教育程度限制未外出务工 家庭清贫但生活温馨 [11] - 个人形象通过人民币实现全国性传播 成为记录在法定货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