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商业化进入淘汰赛,赢家正在变少
36氪·2025-07-17 18:15

在今年百度Create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直言:"没有应用,芯片和模型都无法发挥价值。" 这句话背后,是产业正在迅速达成的一个共识:AI价值必须通过商业化实现闭环。从两年前OpenAI掀 起技术热潮以来,大模型行业快速跃升成为全球科技焦点,但伴随而来的,也是一场从理想到现实的快 速降温。 模型训练所需的高昂成本、C端应用的不确定性、ToB市场的复杂交付,以及持续烧钱的高压运营, 让"钱难赚、屎难吃"这类行业黑话,成为现实困局的凝练表达。 此刻的AI产业,正经历一轮深度的分化。一方面,百度、阿里、腾讯、字节等平台型巨头以饱和式投 入对抗技术拐点,通过自研、收购、云平台能力将AI全面纳入主营生态;而另一面,哪些没有树大根 深的母系家族依赖的初创公司在技术与商业之间徘徊,一旦无法建立营收模型或稳定现金流,就会迅速 从风口中滑落。 01 大厂承压,多元化变现,生态协同为王 从"跑模型"到"跑营收",这条路并不好走。 在大模型的商业化赛道上,巨头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根系足够发达,可以承接多元的商业化探索。从 百度到阿里,再到腾讯,这些大厂拥有庞大的生态体系,它们的AI业务并非单纯地依赖某一块应用或 场景,而是通过将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