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下沉市场现状 - 一二线城市即时零售竞争激烈,但下沉市场渗透率极低,全国1866个县占国土面积90%、人口52.5%,即时零售渗透率远低于一线城市[3][5] - 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即时零售认知不足,00后和95后受访者表示"没听过"、"无感",消费习惯仍以线下为主,注重性价比和人情消费[3][6][8] - 县域即时零售供给端匮乏,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在下沉市场商家覆盖率低,部分县城配送范围仅覆盖20km外的少数商家[5][6] 下沉市场消费行为差异 - 县域消费者对生鲜、餐饮等品类坚持线下购买,认为"肉眼检验新鲜度"和"社交属性"不可替代,平台配送费和高溢价是主要阻力[9][10] -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用户因工作繁忙、区域面积大,高频使用美团闪购、盒马等即时零售平台,而县城用户线上生活日用品消费率极低[7][20] - 春节期间县域即时零售出现短期爆发,茶饮、火锅等品类外卖量同比增2倍以上,但节后消费迅速回落,反映需求依赖返乡人群而非本地居民[19][21] 平台下沉战略与挑战 - 美团2024年三季度财报明确将县域经济列为重点,闪购业务在下沉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54%,便利店闪电仓开设1866家,但未披露具体区域分布[17][19] - 平台型即时零售在下沉市场面临商户入驻意愿低的问题,餐饮商家因线下生意饱和、平台抽佣等因素拒绝上线,仅新式茶饮加盟商参与度较高[12][13][15] - 社区团购在部分县域通过"今日下单次日达"模式跑通,但即时零售要求的30分钟履约难以复制,因中小商户缺乏供应链和库存管理能力[12][22][23] 行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即时零售主要分为平台型(美团闪购、京东秒送)、自营型(盒马、叮咚买菜)、商超O2O(永辉、大润发)和垂类平台(叮当快药),但除社区团购外均难以下沉[10][11] - 县域零售仍由区域性大型商超主导,线上化尝试成本高且效益存疑,独立商超更倾向观望而非大规模投入即时零售[12][16] - 平台在下沉市场依赖大额补贴(如家电、酒水品类),但长期可持续性存疑,县域消费核心仍是极致性价比而非时效[22][23]
县城没有即时零售
36氪·2025-07-17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