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上海之夏
虎嗅·2025-07-17 22:06
气候与市民生活 - 上海6月29日出梅后气温迅速攀升至39-40°C [5] - 迪士尼等乐园游客流行领取冰块降温 [6] - 市民调整作息避开高温时段 清晨买菜 夜间散步 [8] - 极端高温下出现趣味测温现象 电动车座椅等表面温度被测量 [10][12] 时尚产业变迁 - 1990年代墨镜从时尚符号转为大众消费品 巴黎三城等品牌进驻上海商圈 [35] - 1980年代"蛤蟆镜"通过影视文化传入 成为时尚启蒙单品 [34] - 西装短裤配长袜、吊带裙等穿搭反映当时市民对场合着装的讲究 [20][25] - 老头衫作为基础款持续流行 云章袜衫厂1896年已生产同类产品 [41][42] 家电与基础设施 - 1993年空调售价达7290元 但电力配套不足导致安装困难 [49][50] - 1997年上海电网改造投入39.8亿元 百户空调拥有量突破60台 [51] - 早期用户因电费高昂限制使用 转向商场等公共场所纳凉 [53][55] 城市空间利用 - 1990年代市民习惯街头乘凉 竹躺椅等成为典型装备 [60][61] - 荷兰摄影师记录南京东路居民夜间占用公共空间纳凉场景 [55][58] - 当代市民延续乘凉习惯 但场景转为咖啡馆外摆区等现代空间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