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校协同发力 共推体育“2小时”政策落实
新华日报·2025-07-18 04:20

教育政策演变 -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强调"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和终身体育习惯养成 [1] - 政策演变从2007年"每天锻炼1小时"到2020年"校内、校外各1小时",再到2024年"不低于2小时"的总时长要求,体现持续优化 [2] - 新政策通过"综合"概念提升可操作性,解决寄宿生等特殊群体落实难题 [2] 学校实施路径 - 学校作为主阵地需以"贯通性"理念落实政策,涵盖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竞赛及家庭体育作业等多形式 [3] - 部分学校已调整大课间安排:频次从每天1次增至2次,时长从30分钟延长至40-60分钟 [3] - 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理念形成教学闭环,三者相互促进并有助于提升体育中考成绩 [4] 家庭协同机制 - 家长需从监督者转变为运动同行者,通过陪伴打破屏幕依赖并培养孩子运动习惯 [6] - 有效指导取决于家长意愿与能力,需掌握个性化定制技能并充实体育知识储备 [6] - 家庭体育作业成为校内外联动的重要载体,强化校内所学体育技能 [3][6] 政策战略意义 - "2小时"政策是建设健康中国和深化"五育并举"方针的关键举措 [7] - 要求构建家校协同体系:学校主导"教-练-赛"一体化,家庭营造"亲子共练"环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