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痛文化”能吸引年轻人?如何顺势打造商业新爆款
36氪·2025-07-18 10:39
在城市的很多角落,你可能遇见过这样的景象:动漫角色被整面墙体覆盖,色彩冲撞、风格怪诞,旁边聚集着打卡、拍照、换装的年轻人。 他们像是主动出击的内容创作者,以极具个人标签的方式,重构着公共空间的视觉秩序。 这类视觉风格被称为"痛",源自日本20世纪80年代萌芽、并在21世纪初形成风潮的"痛车"文化——将二次元角色图案贴满汽车车身,风格强 烈到令人"视觉受痛"。如今,"痛"已不再局限于车体,而是一种更广义的表达模式,从痛包、痛墙到痛展,逐步蔓延至街区、商场、快闪、 乃至居住空间,成为年轻人文化自我投射的一种外显形式。 2024年闲鱼平台数据显示,痛文化商品新发数同比增长268%,痛文化商品的交易用户95后占比超过70%,05后用户占25%。痛文化不是"看起 来很中二",它所激活的,是圈层的视觉自治、表达权的下沉,以及商业空间主权机制的重构。如果想真正理解今天的年轻人,从"痛"开始是 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图源: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理解痛文化:不是次元装饰,而是下一代内容经济的前哨战 小红书平台痛包话题浏览量达14.5亿,讨论量约974万;抖音平台痛包话题的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6.9亿次;临近大学生毕业季,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