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7月14日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不含自提及0元购)[2] - 餐饮品牌反映实体商户面临经营秩序紊乱 利润空间压缩(单笔订单平均利润率降幅10%-30%) 服务质量下滑等压力[2] - 平台强制商家承担30%-70%补贴份额 少数情况超70% 导致商户沦为"加工厂" 堂食及到店消费下滑[2][4] 行业协会倡议核心内容 - 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 禁止通过流量倾斜 搜索降权等手段施压 限制不合理补贴比例[3] - 呼吁行业远离价格比拼 补贴换流量等短视行为 设定合理利润率区间 避免陷入"利润为负—品质下降—消费者流失"恶性循环[3] - 推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包括规范补贴行为 坚守品质底线 构建多元竞争体系[4][6] 补贴战对行业的多重影响 - 运力不足导致消费投诉与赔偿增加 推高企业管理成本 部分企业主动降价投入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4] - 扰乱价格体系 拉低消费者价格预期 阻碍品质提升与创新 加剧商家对平台依赖[4] -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 行业形势恶化[12] 政策与法律依据 - 依据国家促消费政策文件 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等[7] - 平台强制分摊补贴可能违反《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低于成本价销售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及《反不正当竞争法》[7][8] - 参考《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等草案文件 促进线上线下公平竞争[8] 国际对比与行业建议 - 美国Instacart模式健康 消费者愿为即时零售支付溢价 形成平台 商户 消费者多赢局面[10] - 建议平台公开算法规则与补贴机制 商家坚守质量底线 政府加强监管引导[6][11] - 倡导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增效降本 践行绿色包装与理性消费[6][13]
专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防止外卖大战陷入“多输困局”
经济观察报·2025-07-18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