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光模块被“错杀”,多重叙事大反转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18 19:21

股价表现 - A股光模块双雄中际旭创与新易盛6月分别上涨43.90%和56.54%,截至7月14日当周又分别上涨41.96%和27.22% [1] - 2025年2月5日节后首日,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分别大跌14.43%和18.49%,光模块指数跌幅近9% [5] 行业地位 - 中国光模块企业全球市占率从2018年32%升至2023年55%,全球前十大厂商中占据7席 [1][6] - 中际旭创与新易盛分别代表硅光模块和LPO两大技术路线,均为AI时代高速光模块代表企业 [3][4] 财务数据 - 新易盛2024年营收86.47亿元(同比+179.15%),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312.26%) [3] - 中际旭创2024年营收238亿元(同比+122.64%),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138.66%) [4] -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7亿-42亿元(同比+327.68%-385.47%) [8] 技术发展 - LPO技术因低功耗、通用性优势在算力中心快速起量,硅光模块CPO技术因更高速率和更低能耗被视为未来方向 [3][5] - 800G到1.6T光模块出货量实现近四倍增长,预计2026年1.6T规模商用 [10] - 2025年硅光模块渗透率预计达50%,CPoE技术逐渐受市场关注 [10] 市场需求 - 2025年Q2全球三大云厂商合计资本开支520亿美元(同比+42%),AI投资占比超60% [2] - 微软单季度AI基础设施投资190亿美元(同比+67%),明确表示AI算力需求未饱和 [2] - 2024年全球400G+光模块出货量预计2040万颗,2025年将超3190万颗(年增56.5%) [8] 客户结构 - 新易盛与中际旭创约80%客户来自海外,海外巨头资本开支增长直接反映在公司财报 [8] - 英伟达恢复H20芯片供货改善市场预期,国产光模块厂商实际未受海外限制冲击 [6] 需求驱动因素 - AI智能体应用消耗算力达普通大模型百倍至千倍,推理算力需求因"慢思考"功能提升3-5倍 [7] - AI大模型边缘化与企业独立部署趋势进一步催生算力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