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总则 - 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及子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控制担保风险,确保资产安全,依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制定 [2] - 适用范围涵盖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明确对外担保定义(不包括自身负债担保)及具体担保类型(借款担保、信用证担保等) [2][3] - 担保原则包括平等自愿、风险控制,禁止分支机构及未经批准的子公司对外担保 [4][5] 担保对象与条件 - 担保对象需具独立法人资格及偿债能力,优先选择互保单位、重要业务关联方或控股企业 [8] - 特殊情况下经董事会/股东会批准可对风险较小的非关联方提供担保 [9] - 明确禁止担保情形:资金投向违规、资料造假、历史违约未解决、经营恶化且无改善等 [14] 担保审查与审批流程 - 需全面审查被担保方资信,包括财务报告、还款能力、反担保措施等10项材料 [10][6] - 董事会/股东会需评估担保合规性、风险可控性,控股子公司担保需关注其他股东是否同比例担保 [12][4] - 审批权限分级:单笔超净资产10%、总额超净资产50%、资产负债率超70%等情形需股东会审议 [19][9] 担保合同管理 - 合同需书面订立,条款需明确债权种类、期限、担保范围等7项要素,经法律审查 [21][24][26] - 必须办理抵押/质押登记,反担保财产需合法且价值匹配 [15][27] - 禁止越权签订合同,分次实施需在授权额度内由董事长/总经理签署 [22][23][7] 担保风险监控 - 财务中心负责动态跟踪被担保人经营及偿债能力变化,每季度向董事会报告 [28][12] - 债务到期未履行需及时披露并启动反担保追偿程序 [31][32] - 发现异常担保或风险需立即终止合同并采取补救措施 [30][37] 信息披露与责任 - 董事会秘书为信息披露责任人,需按监管要求披露担保总额及子公司担保情况 [38][39] - 违规担保将追究责任人经济赔偿、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41][42][46] - 子公司担保需双重审议(子公司及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并履行披露义务 [47]
杰美特: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2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