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号释放 - 上海市国资委首次组织"稳定币学习会",标志着监管层对稳定币的态度从"观察"转向"理解与对接" [1][2] - 监管层正在研究"本地化替代方案",对标海外稳定币的技术路径与运营机制 [2] - 链上资产、身份、审计与信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能被纳入"监管沙盒"框架试点推进 [2] 中国RWA与稳定币落地的挑战 - 数据不可验证:金融资产映射链上缺乏权威凭证机制,导致套利空间大,流动性缺乏信任基础 [4] - 身份不可分层:Web3系统无法区分用户风险等级,DeFi、RWA场景缺乏可执行的准入标准 [4] - 合规不可承接:监管关切的信息公开、审计溯源、行为审查等维度缺少链上原生的协作机制 [4] 基础设施层的应对方案 - MetaUserDAO(MUD)通过原生嵌入AI驱动的动态身份系统,构建"链上信用标签"体系 [5] - MUD链可作为稳定币与RWA发行的准入层,支持链上行为追踪、权限分级、审计接口开放 [5] - 该方案通过与Layer1深度融合,提升数据的可信性与组合能力,接近"合规预期中的可编程金融底座" [5] 链上身份驱动的中国式链改路径 - "监管+基础设施"双重信号交汇将成为中国区块链发展的主轴 [6] - 可能试点"链上身份+资产映射+审计机制"的一体化平台,以标签信用系统连接用户与资产风险评级 [6] - 建立"可监管的DAO",通过链上治理结构参与基础设施运营与反馈闭环 [6] 全球监管与RWA进展对比 - 瑞士通过《DLT法案》,明确认可证券型代币合法性 [8] - 香港实施虚拟资产平台发牌制及监管沙盒,支持RWA项目试点发行债券 [8] - 新加坡MAS推动Project Guardian,联合DBS等银行测试链上国债交易 [8] - 美国SEC接受多项Tokenized Fund备案,通过Reg D、Reg A+等路径推动token合规化 [8] 行业趋势展望 - 区块链产业正从"叙事驱动"转向"基础设施驱动",链上信任重构成为关键 [7][8] - MetaUserDAO(MUD)的底层设计为行业提供了身份与RWA协同的参照路径 [8] - 中国式Web3可能进入现实探索阶段,金融、产业与监管三方共赢格局有望落地 [8]
MetaUserDao:上海国委组织学习稳定币,释放了哪些信号
搜狐财经·2025-07-18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