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格局与竞争动态 - 外卖行业格局时隔八年再次动荡,京东以"秒送"频道上线"京东外卖"并推出百亿补贴、免佣政策和骑手社保保障率先发起竞争 [2] - 美团推出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应战,阿里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携手饿了么参战,三方日单量峰值合计达2.5亿,是2024年的2倍以上 [2] - 竞争实质是对因外卖基础设施完善而衍生的即时零售市场的争夺,三方均视即时零售为核心增量业务 [2] 公司战略与挑战 - 美团面临行业渗透率趋稳、用户天花板已现的"增长焦虑",留存与体验提升依赖持续补贴压缩利润空间 [3] - 京东因美团即时履约能力下沉至3C等优势品类而受冲击,推进外卖业务旨在通过高频场景反哺平台流量并盘活达达履约网络闲置运力 [5][7] - 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市场份额较2017年减少46%,淘天集团近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0.6%,需通过即时零售寻找新增长路径 [7] 运营模式差异 - 美团"外卖+即时零售"模式覆盖多类市场主体,外卖与闪购共享平台生态及配送基础设施,高频外卖为闪购导流 [11] - 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外卖,商家准入严格且以全职骑手为主,自营业务部分商品来自自建仓,七鲜超市配前置仓 [13] - 阿里模式中盒马生鲜配前置仓,饿了么通过淘宝首页"闪购"入口获流量,支付宝和淘宝首页可直接进入闪购和饿了么模块 [13] 成本结构与补贴分析 - 京东平台对消费者最友好,餐品定价最低且补贴力度最大,但平台单均亏损1.3元;美团商家实际收入最高,淘宝闪购平台汲取能力最强 [17] - 阿里与美团在7月12日提升补贴力度后消费者实际支付显著下降,阿里承担补贴绝对成本最高达58% [19][20] - 高额补贴下平台单均净收入均为负:美团亏1.86元,京东亏2.75元,淘宝闪购亏3.2元 [21] 行业乱象与治理 - 平台隐性成本加重商家负担,骑手承受算法压榨与缺乏保障,消费者面临"杀熟"、虚假优惠等问题 [22] - 京东以零佣金和骑手社保入局激发"鲶鱼效应",美团取消超时罚款并承诺三年投入1000亿补贴商户,饿了么推行骑手伤害险 [26] - 行业竞争正从拼补贴转向以服务和可持续性为核心,需平衡商户利润、骑手保障、用户体验与平台盈利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