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股上涨的市场结构性因素探讨
证券时报·2025-07-19 01:10

银行股历史发展 - A股市场设立之初就有银行股上市 深发展代码为000001 后因政策原因长时间无银行股上市 本世纪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四大行陆续上市 形成股票数量少但市值大的银行板块 [1] - 2007年上证指数6124点历史高点与银行股强势上涨相关 但此后银行股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表现较强 四大行相对较弱 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化更显著 [1] - 2015年后机构投资者增加及指数化投资发展 银行股资金流入持续增长 逐渐摆脱低迷走势并强于大盘 [1] 银行股近期表现 - 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银行行业指数上涨约40% 远超同期大盘涨幅 但个人投资者参与较少 资金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 [2] - 机构投资者青睐银行股因其高股息率及走势平稳特性 银行股被视为"低波高息"代表 但非主动投资重点 舆论关注度有限 [2] - 2023年下半年大盘疲弱时 监管部门安排汇金等增持四大行股票 驱动银行股逆势上行 [2] - 2024年9月增量政策密集出台 银行股最受益 通过互换便利工具降低机构增持成本 银行股持续上涨并吸引个人短线资金 截至7月中旬银行指数较2022年10月高出140% [3] 银行股市场结构变化 - 上市银行自由流通股占比低 部分仅5% 机构争相配置叠加宽基ETF重点持仓 导致银行股在A股市场相对稀缺 [3] - 银行股投资者结构变化显著 长期投资者持续进入 交易型投资者积极参与 不同交易行为差异增加股价弹性 推动行情火爆 [4] - 银行股经营环境严峻且股价不再便宜 但成为市场"香饽饽" 除市场利率下调带来的"资产荒"外 投资者结构变化是关键原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