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发展概述 - 低空经济以1000米以下空域为载体,延伸至3000米,核心工具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机等,涵盖制造、运营、服务、基建全链条[1] - 2024年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进入"顶层设计+政策落地"双轮驱动阶段[3] - 2023年市场规模5059.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8000亿元,2026年冲击万亿,2030年达2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3] 核心应用场景 - 无人机物流(美团、顺丰)、城市空中交通UAM(亿航、小鹏汇天)、低空文旅(黄山/三亚空中观光)、应急救援、农业植保[3] - 顺丰采用"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物流模式,祥源文旅开发"eVTOL+景区"空中观光业务[9] - 深圳完成eVTOL跨海首飞,海南低空旅游订单实现翻倍增长[14] 区域发展格局 - 长三角打造"空中走廊"(上海-苏州-合肥-杭州),珠三角立法与商业化先行(深圳-广州),成渝依托山地场景(重庆-成都),安徽推行"全省一盘棋"低空之城建设[3] - 深圳成为"世界无人机之都"(通用机场密度153个/万km²全球第一),广州实现"三证齐全"eVTOL运营(亿航EH216-S),北京建设"空天一体创新中心"(5G-A长城低空组网)[6] - 全国25省市出台专项政策,形成"政策+基建+产业"三位一体推进格局[14] 产业链与资本动态 - 下游运营占比50-60%但利润率低,中游制造(eVTOL/无人机)占30-35%且毛利高,上游零部件(电池/飞控)技术壁垒最高[7] - 2024年融资139起总额321亿元,eVTOL领域89.7亿元(+310%),资本向头部集中(小鹏汇天、峰飞航空)[7] - 全国产业基金规模超1000亿,苏州200亿、无锡153亿、北京/广州/珠海各100亿[10] 技术突破与标准化 - 宁德时代研发凝聚态电池(500Wh/kg),卧龙电驱建立航空电机适航实验室[12] - 莱斯信息开发AI空管系统(国产大模型DeepSeek),纳睿雷达专攻低空探测雷达[12] - 标准化体系覆盖eVTOL适航、低空基础设施、无人机安全等全链条,填补国内空白[14] 全球竞争地位 - 中国无人机领先全球(大疆市占率70%),eVTOL适航进度最快(亿航获TC/AC/PC/OC四证)[10] - 首创"4+4"要素模型:市场、空域、基建、安全四大支撑要素,技术、政策、资本、人才四大驱动要素[6]
解读2025低空经济
搜狐财经·2025-07-19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