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anus“删博、裁员、跑路新加坡”后,创始人首次复盘经验教训
虎嗅·2025-07-19 14:4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Manus因"全球首个通用Agent"概念在3月走红,被称为中国的"第二个DeepSeek时刻" [4] - 5月完成由硅谷顶级风投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飙升至5亿美元 [5] - 6月底被曝出无预警裁员、创始团队删博、公司主体搬到新加坡等争议事件 [6][7] 技术策略与创新 - 选择上下文工程而非端到端自研大模型,基于开源或商业大模型最大化现有能力 [8] - KV缓存命中率是代理系统核心指标,输入输出Token比高达100:1,缓存可节省10倍成本 [20] - 用文件系统作为无限上下文,解决长上下文窗口限制问题,信息可随时存取 [9][37] - 通过显式"背诵"机制操控模型注意力,自动生成todo.md文件保持任务聚焦 [10][46] - 保留错误信息帮助模型自我修正,减少同类错误发生概率 [11][50] 产品设计原则 - 遮蔽而非移除工具管理,通过屏蔽Token概率保持灵活性同时避免缓存失效 [8][28] - 避免动态增减工具,确保提示前缀稳定和上下文仅追加不修改 [25] - 增加动作和观察的多样性,打破固定模式提升代理鲁棒性 [54][55] 行业影响与争议 - 公司被质疑利用中国工程师资源打造产品后迅速融资并裁员跑路 [2] - 联合创始人发长文回应技术路线但未解释裁员和搬迁新加坡等关键问题 [14][15] - 公司技术探索获认可,但能否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用户价值仍存疑 [16] 创始人观点 - 上下文工程是新兴实验科学,核心在于通过上下文塑造代理行为而非比拼模型本身 [12][56] - 智能代理未来需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逐步构建,强调实践迭代的重要性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