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中国市场后,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证券时报·2025-07-19 23:13
Manus在中国市场的起落 - Manus作为AI智能体领域的"黑马"曾引发高度关注,但数月后撤离中国市场,创始人首次公开回应[1] - 产品3月爆火时内测邀请码被炒至数万元,半年后官网显示"地区不可用",微博小红书内容清空[3] - 公司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保留40多人核心团队,裁减约80名非核心员工,称系"经营效率考量"[3] 技术路线选择与经验总结 - 团队基于前次创业教训选择"套壳"而非自研大模型,专注上下文工程而非底层模型[1][4] - 经历4次智能体框架调整才实现局部最优解,强调KV-Cache命中率对成本延迟的关键影响[1][4] - 提出提高缓存命中率三方法:稳定提示前缀、仅追加上下文、标记缓存断点[4] - 建议使用"遮蔽法"控制工具选择,用文件系统承载持久上下文,保留错误日志更新模型[5] 海外市场战略与撤华原因 - 产品从创业初期就具备强海外基因,仅支持英文且需特殊网络条件注册[7][8] - B轮获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资金用于拓展美日中东等海外市场[8] - 分析认为迁址新加坡或为规避美国对华AI投资限制,Claude模型国内不可用也是主因[9] - 曾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但未落地,维护两套产品导致成本过高[8][9] AI智能体行业最新动态 - OpenAI推出ChatGPT Agent智能体系统,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性能达先进水平[11] - Kimi开源K2模型宣称"为下一代智能体提供通用认知引擎",工具调用能力突出[12] - 券商预测2025年为AI Agent元年,指出基础大模型决定Agent能力上限[12] - 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和商业化路径不明问题,创业公司需思考差异化竞争策略[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