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养老金融业务现状 - 券商个人养老金产品代销规模首尾差距超100倍,从20多万元到2000多万元不等 [3] - 25家券商具备代销资格,18家披露规模,其中6家超千万元:中金公司(2482.76万元)、中国银河证券(1806.2万元)、广发证券(1718.36万元)、招商证券(1391.35万元)、国信证券(1377.94万元)、兴业证券(1142.22万元) [3] - 券商代销规模仅占公募Y份额基金总规模(91.43亿元)的1.5% [3] 业务发展制约因素 - 银行可代销全品类养老产品(储蓄、保险、理财、公募基金),券商主要限于公募基金 [1] -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仅限银行开立,券商交易账户依赖银行合作导致流程繁琐 [4] - 分业监管模式导致协调成本高,个人养老金业务涉及多领域牌照 [6] 券商破局策略 - 中金财富采取"投教+投顾"模式,推出养老知识普及内容和重点产品推荐清单 [7] - 中国银河证券打造"银河星安养"体系,结合资产配置和康养医疗服务,账户突破18万户,业务规模近4亿元 [8] - 平安证券推动从销售导向转向"买方投顾服务",基于AUM收费模式转型 [8]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中证协推动券商获取银行理财、保险产品销售牌照 [11] - 发展独立第三方个人养老金产品评价服务,从1060只产品中筛选最适合产品 [12] - 引入银行理财、保险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服务国家养老金融战略 [13] - 从开户争夺转向产品力与生态服务全方位竞争 [14] 市场挑战 - 运作满2年的FOF产品平均收益率2.92%,中位数3.56%,119只产品取得正收益 [4] - 储蓄、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基金业绩波动大导致参与热情不高 [4] - 投资者普遍缺乏付费习惯,面对复杂产品体系投顾难以面面俱到 [12]
首尾规模相差超百倍,券商如何破局养老金融?
搜狐财经·2025-07-20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