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篮球赛到登山路,保险机构如何冲刺体育运动“新赛道”
北京商报·2025-07-20 21:18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保险机构正从传统事后赔付向全流程风险管理转型,为体育产业注入保障新动能,覆盖马拉松、冰雪运动、"村BA"等场景[1] - 国家政策大力鼓励"体育+文旅"新消费经济,商务部等十二部门提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央行等四部门要求提高体育产业保险保障水平[9] - 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3%,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9] 产品创新与场景覆盖 - 众安保险为四川省"村BA"提供人身保险、公共责任险及理赔绿色通道[3] - 永达理保险经纪推出尼泊尔高山险分层产品(Basic/Plus/Pro),保额随海拔动态调整,结合北斗技术实现全链条救援机制[3] - 现有运动保险包括意外伤害险、高风险运动险等,需根据运动类型、风险级别匹配保障范围如医疗救援、第三方责任等[5] 技术应用与痛点突破 - 户外运动保险面临数据不足导致定价困难,缺乏精细化风险管理手段[8] - 创新方向包括整合救援资源缩短响应链条、添加定位/生命监测技术降低道德风险、通过数据记录设计奖励机制[10] - 建议结合智能设备数据开发动态定价、按次计费的场景化保险,推动理赔与应急响应一体化[11] 市场挑战与生态构建 - 体育运动保险存在险种覆盖有限、定价模型不成熟、用户投保意愿低等问题,如传统意外险难覆盖特定高风险动作[7] - 需加强保险嵌入赛事运营、场地管理等生态环节,形成"事前+事中+事后"风控闭环[11] - 海南省鼓励研发涉海涉空运动专业险种,要求经营者投保意外险和责任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