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黄仁勋12年后再同框,英伟达开启“中国生态2.0”战略
36氪·2025-07-21 07:34

英伟达与小米的战略合作背景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与小米CEO雷军时隔12年再次同台亮相,引发科技圈关注 [1][3] - 2013年小米3发布会上黄仁勋曾力推Tegra芯片并自称"米粉" [3] - 2025年英伟达市值达4万亿美元,小米完成从手机厂商到智能汽车制造商的转型 [3] - 小米正打造万卡GPU集群进军AI大模型领域 [3] 英伟达的中国市场战略 - 2025年黄仁勋三次访华,创下跨国科技CEO访华频率新高 [4] -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前两季度累计损失135亿美元收入 [4][5] - 中国市场每年贡献171亿美元营收,是英伟达全球第四大市场 [4] - 美国政府批准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证,英伟达立即恢复销售 [4] - H20芯片性能约为H100的15%-30% [5] - 同时发布符合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标准的RTX Pro GPU [5] 英伟达的技术转型 - 开放NVLinkFusion架构,支持第三方CPU和AI加速器集成 [7] - 实现单链路900GB/s带宽,是PCIe 5.0协议的7倍 [7] - 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协议制定者 [7] - 通过技术授权模式构建柔性生态护城河 [7] AI工厂战略 - 英伟达突破传统半导体企业边界,成为AI时代核心基建提供者 [9] - 全球数据中心将从数据存储为核心转向以AI计算为核心的"智能工厂" [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10] - 202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60万亿元,市场规模连续9年世界第一 [10] - 小米等企业的终端生态成为英伟达边缘算力的落地载体 [10] 人形机器人战略 - 黄仁勋将人形机器人定义为"下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11] - 中国制造业成本仅为美国的65% [11] - 英伟达开源的Isaac GR00T平台与中国企业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互补 [11]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人形机器人列为颠覆性技术 [13] - 北上广深出台补贴政策,为英伟达提供"合规试验场" [13] 英伟达与小米的互补性 - 英伟达市值从2013年10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4万亿美元 [17] - 小米成长为横跨消费电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的科技巨头 [17] - 两家公司都完成从硬件厂商到生态构建者的身份蜕变 [17] - 英伟达需要小米维持技术影响力,小米需要英伟达算力支持 [17] - 华为昇腾910B等本土芯片性能提升,腾讯、百度启动"去英伟达化" [17] - 2024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仍在进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