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人工采样”到“天地一体”,陕西生态环境监测事业50年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2025-07-21 08:09

发展历程 - 陕西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历经50年发展,建成覆盖全省20.56万平方公里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 [1] -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75-1978年)奠定基础,成长期(1979-2012年)建立三级监测体系,跃升期(2012年至今)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 [1] - 监测领域从单一介质、单一污染物拓展到多要素、复合污染协同监测 [1] 政治引领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监测体系建设纳入全省发展规划 [2] - 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出台《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监督管理规定》 [2] - 全省116家监测站党组织在重大生态保护任务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 监测网络建设 - 大气监测:813个多类型站点构成"地面站点-卫星遥感-移动监测-预报模拟"立体矩阵 [3] - 水质监测:277个手工断面+143个自动站组成地表水监测网 [3] - 土壤监测:712个点位(基础点/背景点/风险监控点)构成监测网络 [3] - 生态屏障:秦岭区域采用环境DNA技术监测珍稀物种,建成6个重金属水质自动站保障南水北调水质 [3] 应急能力 - 配备9套移动应急平台,组建两支常备队伍,装备核辐射应急车/走航质谱车/无人机等 [4] - 定期开展水污染/有毒气体泄漏等应急演练 [4] 科技创新 - 创建痕量污染物高精度分析重点实验室,臭氧预报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 建成二噁英实验室,布局新污染物监测,推进碳监测试点 [5] - 联合科研单位研发监测设备仪器 [5] 运维管理 - "十四五"投入2.7亿元保障226个省控空气站点运维,数据传输率超99% [6] - 建立"监测锁定-执法跟进-整改反馈"闭环执法模式 [6] 人才培养 - 10届监测技术大比武培育技术骨干,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和"三五人才"培养计划 [7] - 15名专家受聘高校研究生导师,与西安交大签署监测预警研究协议 [7] 数据质量 - 出台《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等文件构建"不能假"制度体系 [8] - 严查人为干扰数据行为形成"不敢假"威慑,开展宣贯月活动营造"不想假"氛围 [8] 未来规划 - "十五五"将构建"数智驱动、天空地一体、全域协同"监测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