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价下行,绿证暴涨,电力交易市场复杂多变
期货日报网·2025-07-21 08:46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框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136号文,对新能源参与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的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作出规定[1] - 内蒙古蒙东、蒙西及新疆已率先发布实施方案,明确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市场,并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1] - 山东作为新能源大省,其征求意见稿提出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交易,但未区分集中式和分布式,政策指向对全国有重要影响[2] 地方政策差异与执行进展 - 蒙东方案区分存量与增量项目,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稳定增量项目收益预期[1] - 中东部省份对分布式新能源入市持谨慎态度,河北和山东地方政策未明确区分集中式与分布式[2] - 部分中东部省份在草案中考虑分布式特殊性,提出简化前置条件等方式[3] 市场交易机制调整 - 136号文推动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双轨并行",放宽现货限价,允许电价在工商业尖峰电价与新能源成本收益间浮动[3] - 缩短中长期交易周期至"周、多日、逐日",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用户签订多年购电协议[3] - 推动绿电交易分离电能量与绿证价格,实现价值最大化[3] 绿证收益与供需变化 - 新政规定机制电量不重复获得绿证收益,发电企业面临机制补偿收入与绿证收入"二选一"[3] - 业内预计90%存量项目将进入机制电量,导致可流通绿证急剧减少[4] - 绿证价格从1月的2元/张涨至136号文发布后的8元/张以上[4] 行业影响与价格趋势 - 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攀升导致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明显下降,部分省份中长期价格触及基准价下浮20%的"地板价"[3] - 煤价下行等因素加剧电价下行预期,新能源发电企业将面临"阵痛期"[3] - 发电企业希望机制电价内分开电能量与绿证价格,促进绿电交易并规避执行问题[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