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 京津冀三地2024年GDP增速分别为5 2%、5 1%和5 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总量达11 5万亿元,是2013年的2 1倍 [2] - 2014~2023年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由1293 5万人降至1094 8万人,常住外来人口由490 5万人降至344 5万人,年均降幅分别为1 84%、3 85% [2] - 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过32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过9200公顷 [3] 产业协同与创新成果 - 截至2023年北京企业对津冀企业累计投资4 9万次,总投资额达2 3万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 [3] - 2023年京津冀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 64万件,占全国比重14 81%,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48 7亿元,为2013年的10 52倍 [3] - 京津冀在产业协作、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资源配置不均尚未有效解决,区域一体化机制未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需加快建设 [4] - 北京辐射带动作用亟须强化,非首都功能疏解压力尚大,基础设施支持作用仍需提升 [4] -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重道远,需继续增加经济规模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 未来发展建议 - 深化制度型开放协同,提升区域规则、政策、标准等"软联通"水平,完善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 [5] - 推动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加快关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共同体建设 [5] - 推进交通、公共服务及生态高质量一体化,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为支撑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5]
面向“十五五”,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1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