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本医保+惠民保+商保 创新药支付三梯度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1 20:47

创新药支付结构现状 - 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预计达162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710亿元(44%),个人现金支付786亿元(49%),商业健康险支出124亿元(7.7%)[1][2] - 当前支付体系存在个人自付占比过高和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过低的结构性矛盾,个人负担过重与商保支付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创新药发展的关键瓶颈[1][2] - 若要个人自费占比从49%降到30%以内,商业健康险需把年支付规模提高到400亿500亿元,即在现有基础上翻34倍[5] 惠民保的定位与局限 - 惠民保2024年保费规模预估为160亿元,对创新药总支付金额预估仅为18亿元,仅占整体创新药市场的1%[5][6] - 作为"百元级保费"制度,惠民保难以支撑动辄数十万的单品药物赔付,精算层面无法系统性承担高值创新药责任[5] - 惠民保本质是"保基本"逻辑的延伸,核心使命在于提升基本医保保障深度,而非覆盖高值自费创新药[3][4] 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方向 - "三除外"政策为商保引入创新药支付机制松绑赋权,不计入医保自费率指标、集采替代监测和DRG/DIP结算机制[8][9] - 商保需围绕未进目录的"新、贵、少"药品进行产品创新,包括孤儿药、免疫疗法、精准治疗方案等差异化需求[9] - 需建立医保—商保联动机制,包括创新药目录共享平台、用药信息追踪机制、联动理赔清算系统等[10] 保险产品创新路径 - 从"单一药品覆盖"走向"全链条健康解决方案",开发"药险一体"产品、患者援助与补充保障体系、创新支付路径[15] - 探索以疗程为单位定价、按疗效或生物标志物触发赔付的药品险,以及跨境特药险、特药卡等新型产品[15][18] - 将创新药疗效数据纳入核保体系,推行按疗效付费模式,针对长期疗法推出分期支付方案[16] 创新药出海与跨境支付 - 中国创新药获批海外上市形成"本土研发、全球可用"格局,但缺乏保险支付机制制约海外临床转化[17][18] - 需开发跨境医疗险产品,如"一带一路医疗险",覆盖东南亚患者来华治疗费用,与药企共建国际患者援助计划[18] - 政策明确支持创新药出海,鼓励搭建全球创新药交易平台,借助港澳优势促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