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牌收单机构离场!存量机构继续鏖战“红海”
北京商报·2025-07-21 22:07

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央行注销支付牌照数量达10张,追平2024年全年总量,累计注销106张牌照,持牌机构数量从巅峰期的271家缩减至165家[1][6][7]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支付宝、微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小机构面临合规、竞争与创新三重困境,头部机构凭借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扩张[1][7][9] - 退出机构类型从预付卡机构扩展至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领域,原因包括风险事件、合规要求、业务合并及央企退出金融业务等[6][7] 瑞银信案例分析 - 瑞银信因牌照到期未续展于2025年7月9日终止支付业务,曾为线下收单前三甲,业务覆盖全国,年交易规模居行业前列[1][3][4] - 2020年因违规被央行重罚6124万元,业务范围在2019年续展时缩减三省份,2020年后业务规模锐减并逐步清退商户[4][5] - 退出反映老牌机构难以适应数字经济转型与合规趋严的双重压力,合规成为支付行业首要生存条件[5][7]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高资本门槛,要求穿透式股权管理,禁止跨界经营,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发展[8][9] - 条例规定同一法人控股支付机构不得超过2家,强化业务聚焦,促使机构补齐合规短板[8]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支付利润萎缩,金融科技与增值服务成为竞争重点,企业数字化服务可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利润[9] - 机构突围策略包括:垂直场景"支付+"解决方案、跨境支付探索、投靠互联网巨头或央国企、巩固传统优势业务[9] - 头部机构需防范生态垄断下的创新停滞,中小机构建议深耕细分市场或通过产品创新立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