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创新链如何让技术奔向生产线
中国青年报·2025-07-22 06:24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公司核心技术为"陶瓷铝晶种工程化制备技术",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1994年的实验室构想,历经4000余轮测试实现产业化 [1] - 在第三届链博会创新链展区展示"新材料的长征之路",完整呈现从博士论文到实验室材料、样品、试制品及产业化商品的全链条转化路径 [1] - 成功关键在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两款展品均为与下游伙伴合作研发成果,强调通过扩大"朋友圈"实现技术落地 [1] 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 - 中国贸促会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吸引14家机构参展,覆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企业代表,展示基础研究至市场反馈的全链条转化 [2]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一条龙"应用计划联合上下游企业,已在113个方向形成协同应用联合体,带动1600余家企业合作,产出186项标准及1300项发明专利 [2] - 中兴通讯、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中国技术交易所分别展示专利管理、导航平台及质押融资服务,推动"知识变技术、产品进市场" [2] 企业合作案例 - 中储国能与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联合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电机"储龙105",填补国内空白,双方分工攻克热管理与全流程制造难题 [3] - 上海技术交易所构建技术定价机制,融合产业大数据与历史交易数据,支撑超100亿元金融授信,链博会期间收到多份专利转让申请 [3] 创新链发展动态 - 中国贸促会推动创新链专区打通知识产权确权、技术孵化至产业化全流程,加速创新资源从"书架"向"货架"转化 [4] - 未来计划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使创新链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