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悄悄大撤退,Manus带走了哪些秘密?
钛媒体APP·2025-07-22 08:47

公司发展历程 - Manus由中国团队打造,2023年3月上线,一度被热捧为"下一个DeepSeek",主打能直接执行任务的智能体功能 [1] - 内测邀请码被炒作至10万元一个,市场热度极高,被称为"国运级产品" [1] - 2024年4月母公司蝴蝶效应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 [6] - 2024年7月突然清空国内社交媒体、关闭官网、解散中国团队,创始人肖弘携核心成员迁至新加坡 [1][6]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月访问量在3月达到峰值2376万人次,5月回落至1616万,6月小幅回升至1730万 [10] - 用户体验与宣传差距较大,出现"推荐南极用火锅优惠券"等低级错误 [12] - 产品介绍和资料几乎全为英文,国外市场反响平淡,未在主流科技媒体引发关注 [4] 商业模式与技术架构 - 依赖外部大模型API拼接,无自研底层技术,被业界质疑为"极致套壳玩家" [12] - 联合创始人公开宣称"极致的套壳就是胜利",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 [13] - 处理复杂任务需调用多API,导致服务器容量不足和天价运营成本 [13] 资本运作与监管环境 - B轮融资由美国风投Benchmark领投,资金用途明确指向美、日、中东市场 [8] - 美国监管机构紧盯B轮融资,推测迁往新加坡是为规避资本管制和芯片限制 [9] - 英伟达获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后,芯片受限的出走理由存疑 [10] 行业对比与全球化路径 - 与华为、TikTok、DeepSeek等公司不同,Manus选择迁出本土应对压力 [18] - 创始人称希望证明"中国出生的创始人能在新环境做好全球化产品" [14] - 行业案例显示全球化并非必须迁出本土(如TikTok、Temu) [15][18] 团队背景与营销策略 - 创始人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此前创立AI浏览器插件Monica并专注海外市场 [3] - 营销采用"限量邀请码+煽动性话术+关键词绑定"组合拳,制造稀缺感和话题性 [5] - 被质疑为"出口转内销"营销,通过特定博主造势而非真实产品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