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界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科技日报·2025-07-22 08:55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 科学界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旨在构建沿东经120度、西经60度两条经线的空间天气"监测圈",对日地空间环境开展全天候"三维扫描"[2][3] - 该计划以地基探测为主,因其具有连续、方便、可控、可信和成本低的优势,是开展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3] - 东经120度—西经60度子午圈区域的陆地最完整,沿此部署地基观测设施可实现全纬度覆盖,形成闭合的地基"监测圈"[4] - 随着地球自转,观测设施可对日地空间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形成不间断的多尺度立体成像数据,实现全纬度、全天候的立体观测[5] 研究内容与目标 - 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空间系统,即从地表100公里以上到约10个地球半径的区域,包括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6] - 科学目标是认知地球空间系统、厘清"天上来的影响"和"地上来的影响"两类影响、破解空间环境多尺度特征等三大难题[6][7] - "天上来的影响"指太阳活动剧烈时向地球喷出大量物质和能量,直接冲击地球空间[7] - "地上来的影响"指地球上的大地震、火山喷发、雷暴和强台风等活动搅动地球空间环境[7] 中国子午工程的贡献 - 子午工程二期已建成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是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实施的核心基础[8] - 子午工程沿东经100度、120度及北纬40度、30度布局31个台站、282台监测设备,形成对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立体式监测能力[8] - 自主研发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大型监测设备,在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基本物理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 - 培养了一批在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和技术攻关队伍[8] 国际合作与实施 - 已有36个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或确定合作意向[9] - 计划将至少执行11年,完成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以上的日地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9] - 全球性布局和多样化观测手段有望助力人类空间天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