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发展历程与定位 - 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试验田已运行6年 汇聚589家硬科技企业 [1] - 一个月前发布《科创板意见》 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回应科技型企业多样化需求 [1] 未盈利企业上市成效 - 6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 累计投入研发超1600亿元 [2] - 22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2] - 适用第五套标准的20家企业中16家为创新药企业 3家疫苗企业 1家高端医疗器械企业 [2] - 截至2025年7月中旬 20家公司A股总市值超过3200亿元 其中11家公司市值超百亿元 [2] 医药企业研发成果 - 19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1家公司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2] - 获批药品约占2018年以来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 [2] - 累计推出20款1类新药(境内外均未上市) 2024年以来新增9款 [2] 企业财务表现 - 2024年20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3.39亿元 同比增长45% [3] - 以2019年为基数的复合增长率达61.33% [3] - 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 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3] - 2024年年报披露后 仅余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尚未摘U [3] 科创板产业布局 - 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4] - 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 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全产业链 [4] - 汇聚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行业龙头 提升产业自主化水平 [4] - 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 [4] 第五套标准扩展 - 《科创板意见》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4] - 扩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这些领域属于国家政策鼓励范围且取得长足发展 [5] - 行业成长潜力确定性增强 第五套标准运用可行性越来越强 [5] 制度创新举措 - 设置科创成长层精准服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推出6项改革措施 [6]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仅限于第五套标准企业且仅作审核参考 [6]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优化审核资源配置效率并强化风险防控 [6] - 7月13日上交所发布配套规则 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将进入科创成长层 [6] 改革深化与展望 - 《科创板意见》发布一年多来 20项制度规则陆续制定或修订发布 [7] - 围绕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持续监管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配性 [7] - 科创成长层制度完善及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 将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加入 [7] - 科创板对科技创新领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