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消费”如何防风险?旅拍事件背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须健全
齐鲁晚报·2025-07-22 11:21
旅拍行业预付消费风险 - 浙江杭州某知名网红旅拍机构跑路 涉及200多名消费者 金额超百万元 [1] - 预付模式在旅拍行业盛行 商家以套餐优惠诱导消费者支付数千至上万元 资金链断裂导致钱货两空 [1] - 纠纷常因合同模糊 证据不足 维权成本高 陷入投诉无门困境 [1] 预付消费成为风险灾区的原因 - 旅拍服务链条长 资金沉淀久 从预付到实际服务间隔数月 商家有充足时间挪用资金 [2] - 信息高度不对称 消费者难以知晓商家真实经营状况 如资金运作方式及未披露投诉 [2] - 行业准入门槛低 仅需租工作室和购买相机 无需严格资质审核 跑路成本低收益高 [2] 破解预付消费困局的措施 - 企业信用大数据工具如企查查可破解信息不对称 提供工商信息 经营异常 司法涉诉等关键数据 [3] - 监管部门可通过信用数据建立风险预警模型 监测投诉量激增 关联企业异常 资金流水异常等信号 [3] - 强制实行资金托管 预付费用由银行或第三方托管 按服务进度分批划转 杜绝资金池模式 [4] - 完善合同示范文本 明确服务内容 违约条款 退费规则 避免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 [4] 技术工具与制度结合的重要性 - 企查查等工具可成为消费者避坑指南 监管部门预警雷达 追踪预付资金 约束合同条款 [4] - 信用监管与技术赋能结合 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 使旅拍成为安心消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