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咖共探动力电池回收破局之道
中国汽车报网·2025-07-22 11:27

行业现状 - 中国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退役总量或将超过200GWh [3] - 国家层面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核心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中央与地方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白名单"企业及示范项目发展 [3] - 已形成以湿法冶金为主的回收体系,部分龙头企业的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超98% [3] - 蔚来通过BaaS电池租用模式构建闭环回收能力,事故电池回收率超98% [3] 面临挑战 - 行业"小、散、乱"现象显著,已建成的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超出实际需求 [4] - 回收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汽车企业难掌握退役电池流向 [4] - 梯次利用受限,储能、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政策与标准趋严 [5] - 退役动力电池规模高峰尚未到来,回收企业大量涌入导致"僧多粥少"竞争局面 [5] - 废旧电池到再生材料的闭环尚未打通,电池包结构和材料体系日益多样化 [5] 政策建议 - 加强跨部门联合执法,建立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机制 [6] - 完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实现"一码到底"的闭环监管 [6] - 明确再生材料在电池生产中的使用比例及产品碳排放门槛标准 [6] - 梯次利用实行"比例替代"方式,政策执行下沉至省市级 [6] 技术建议 - 细化"电池护照"相关标准,解决数据接口等问题 [7] - 探索稳定回收磷酸铁以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再生经济性 [7] - 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回收利用深度融合 [7] - 集中攻克智能拆解、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分选等关键技术 [7] 市场建议 - 针对换电车型、V2G车型等不同类型制定差异化回收技术路线 [7] - 区分运营车、公交车、私家车等不同所有权类型建立针对性管理制度 [7] - 运营车可强制统一回收,私家车结合鼓励+溯源+监管的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