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机遇 - 石油炼制与基础化学品生产碳排放占全国总量近6%,发展高端碳材料是实现高价值利用"过剩碳资源"的有效途径 [1] - 高端油系针状焦作为碳材料代表,可应用于锂电池制造、废钢循环和新能源行业,推动"双碳"目标与新质生产力融合 [1] - 碳材料生产本身是降碳过程,其产品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形成闭环减碳效应 [1] 针状焦产品特性与市场需求 - 高端油系针状焦以低价值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具有低热膨胀系数、低硫、低灰分等特性,分为Ⅰ/Ⅱ/Ⅲ类质量等级 [2] - 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时比容量高(≥355mAh/g)、寿命长且安全,作为石墨电极材料时耐热冲击性强、电流密度大 [2] - 新能源汽车、绿能储存和废钢循环产业推动高品质针状焦需求爆发式增长,但全球高端产品稀缺,美日企业主导市场 [2] - 国内仅少数企业能稳定生产高端油系针状焦,产品长期供不应求,价格持续攀升 [2] 技术突破与产业瓶颈 - 石科院突破劣质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茂名分公司10万吨/年装置产出Ⅰ类产品(克容量360mAh/g,石墨化度96.42%) [3] - 国内仍存在600mm以上大规格石墨电极用针状焦依赖进口(年进口量15万吨),原料精制、过程控制等环节落后国际水平 [3] - 原料端面临催化裂化油浆被转用低硫船燃导致的供应短缺,生产端因劣质油浆精制损失理想组分 [4] - 缺乏权威技术指标和石墨化定量评价方法,下游应用标准快速迭代但产业链协同机制缺失 [4] 产业发展路径 - 技术端需开发油浆脱固技术、优化加氢脱硫工艺,建立"原料-产品-应用"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5][6] - 生产端应集中高芳烃资源统一调度,中国石化正推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与行业标准 [6] - 销售端需构建全产业链信息共享机制,石科院牵头制定负极材料行业解决方案以缩短产品市场化周期 [6]
针状焦转型,需产学研用齐发力
中国化工报·2025-07-22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