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国投证券肖江波:从“盯着指标”到“看透价值”,投行要与科技创新深度绑定 | 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2025-07-22 13:19

科创板发展现状 - 科创板已聚集接近590家"硬科技"企业,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共有51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同比增长15 91%,另有177家IPO公司获得受理,较2024年同期增长453% [5] - 科创板成为"硬科技"企业聚集地,服务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 [5] 投行业务转型 - 投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竞争从"同质化抢项目"转向"专业化拼能力" [1] - 投行角色从"合规审核的辅助者"转变为"价值发现的主导者",更关注企业技术内核、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 [5][6] - 投行价值从单纯"融资中介"转变为"企业成长的陪伴者" [1] 投行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综合优势明显,能提供"IPO+再融资+并购"的全周期服务,甚至联动海外市场做跨境融资 [6] - 中小券商可在细分赛道深耕,如新能源领域,团队配备产业背景专家,项目储备不输头部机构 [8] - 行业形成"头部做综合、腰部做专业"的成熟格局 [8] 投行职责强化 - 投行"看门人"责任实质性加强,监管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追究尽调过程是否到位 [8] - 尽调过程资料需留痕,确保每一步有据可查,债券业务中对发行人还款能力的核查更深入 [8] - 存续期管理投入比以前更大,推动行业形成更严谨的风控意识和执业规范 [8] 投行与科技创新绑定 - 投行需深度绑定新质生产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政策落地的重要桥梁 [9] - 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差异化"资本接口":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侧重"创新成长",北交所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板承接成熟稳定企业 [9] - 投行需帮企业找到最适配的资本接口,在项目筛选和定价中体现专业判断 [9] 企业价值评估 - 投行需深挖企业核心优势,包括技术壁垒、专利是否为核心技术、商业模式能否支撑长期增长 [10] - 项目挑选标准从"盯着指标"转向"看透价值",更关注"成长性"和"独特性" [10] - 科技类企业评估权重上升的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比、核心技术人员背景、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10] 企业定价逻辑 - 科技型企业定价参考行业基本面、技术兑现度和机构投资者反馈 [11] - 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研发投入行业估值参考全球可比公司溢价水平 [11] - 定价是"技术价值+市场共识"的结合,给有壁垒的企业合理溢价,避免脱离商业化前景的盲目炒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