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 - 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以核心体温显著升高(超过40 5℃)、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常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 [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已连续收治十多位体温超过42℃、意识障碍明显、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的热射病患者 [2] - 热射病发生机制包括:线粒体"熔毁"导致器官功能停摆、酶和蛋白质结构破坏引发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亢奋引发"炎症风暴"和凝血系统瘫痪 [2][3] 热射病预防措施 - 每小时规律饮水200-300毫升,大量出汗时可饮用含盐+糖+柠檬汁的水或低糖运动饮料防止低钠血症 [3] - 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毛豆、燕麦、坚果)及高蛋白食物(豆浆、酸奶)增强抗热能力 [3] - 避免10:00-16:00高温时段剧烈户外活动,外出需穿浅色宽松衣物并配备防晒工具,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需额外关注 [4] 热射病急救方法 - 黄金抢救时间仅10分钟,需快速移至荫凉通风处,脱衣散热,可用16-20℃自来水浸泡或冷水淋身配合腋下/颈部冰敷降温 [4] 冷中暑 - 冷中暑由冷热交替(温差超5℃)引发血管痉挛导致,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急性脑梗 [5][6] - 黑龙江省医院接诊案例显示,26岁患者因空调房熬夜后突然进入高温环境诱发脑血管痉挛 [5] 冷中暑预防措施 - 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避免冷风直吹,每2-3小时开窗通风 [7] - 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 5升,少量多次喝温水,多吃黄瓜/西瓜等高水分果蔬 [7] - 游泳后需擦干身体,休息15分钟并洗温水澡再进入高温环境,避免"脑结冰" [7] 冷中暑及脑结冰处理 - 出现症状需解开衣物通风,补充温水,老年人或基础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 [7] - "脑结冰"表现为头痛/流泪/恶心,持续数分钟,需停止冷饮摄入并饮用温水缓解,持续头痛伴视力模糊需就医 [8]
高温来袭,警惕热射病和冷中暑
科技日报·2025-07-22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