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与集中度 - 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从2020年的2.24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1] - 四市GDP占全省比重从2020年的46%提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48.5%,土地占比仅6.8%却贡献近半经济产出 [1] - 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 [1] 企业协作与产业协同 - 2024年跨市合作企业数量达2860家,同比增长21.8%,增速为GDP增速的3.7倍 [4] - 形成"成都研发+德阳制造"模式,产品迭代速度提升30% [10] - 菲斯特科技计划在眉山建成全球最大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 [10] - 成都400余户供应商为德阳链主企业配套,成资80余户企业围绕中车实现产品协作 [5] 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建设 - 建成省级中试平台21个(占全省60%),市级中试平台135个(同比增长48.4%) [13] -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突破2900亿元,集聚企业近3000家 [13] - 成眉推进"研发+制造"模式,成资"中国牙谷"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 [13] - 天府大道科创走廊集聚联想、华为等创新载体,形成9条万亿级产业链 [11][14] 机制创新与要素流动 - 建立五级工作机制和"1+1+N"规划体系,实现跨市要素市场化配置 [18]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3万家(2020年的近两倍) [18] - 组建19个产业生态圈联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出全省2.8个百分点) [14] 基础设施与区域融合 - 轨道交通资阳线日均跨市流动超68万人次,形成"1小时通勤圈" [21] - 共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公共资源跨市交易 [18] - 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大厦吸引资阳、德阳入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3]
成德眉资同城化 腹地都市圈探路五年
每日经济新闻·2025-07-22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