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四五”地方债规模翻倍稳经济,“十五五”应关注哪些重点
第一财经·2025-07-22 18:19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化 - "十四五"期末(2025年5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51.3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2020年底)的25.7万亿元增长100% [1] - "十四五"时期新增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25.6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新增债务余额(9.7万亿元)的2.6倍 [4] - 债务余额控制在57.9万亿元限额内,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1] 债务增长驱动因素 - 为应对疫情冲击、人口老龄化及房地产转型,需财政政策对冲不确定性 [4] - 通过发行大规模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 [1][4] - 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攀升,2025年预计发行4.4万亿元,2015年不足千亿 [8][9] 债务管理机制演进 - 2014年预算法修订确立"开前门、堵后门"思路,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 [3] - 实施全口径债务监测和穿透式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债务透明度 [10][11] - 2024年全国融资平台"退平台"数量近7000家,非标债务占比持续压降 [10] 隐性债务化解进展 - "十四五"时期发行超7万亿元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9] - 中央实施12万亿元一揽子化债政策,降低利息支出和短期偿债压力 [9][15] - 审计发现2023年以来9省违规新增隐性债务59.09亿元,5地区平台新增1.5亿元 [17] "十五五"时期挑战与重点 - 十年期、十五年期债券进入本金偿还期,地方政府面临偿债压力 [21] - 需建立债务规模与财政可持续性动态调节机制,平衡付息支出与民生支出 [16] - 需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体系,防范专项债收益测算虚高问题 [16] 城投平台转型方向 - 需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特许经营权授予增强造血能力 [20] - 推动平台向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 [20] - 划清企业与政府界限,实现财务自主可持续的市场化运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