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处,宜居乐活图(观象台)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强调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2] - 提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和"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的双重目标[1][2] - 要求稳妥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同步推进新建设施(慢行交通/养老中心)与旧改(危旧房/管网)[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供水燃气实现建成区全覆盖,地级市黑臭水体消除率100%,人均公园绿地达15.91平方米[1] - 2019-2024年全国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新增停车位387万个,建设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1] - 通过"城中村改造+老旧管线升级"组合拳改善居住条件并拉动投资[2] 社区服务创新实践 - 开发停车小程序实现车位实时查询,采用"开门编规划"机制改造荒废地为社区服务中心[3] - 社区引入早点摊、修鞋铺等便民业态提升烟火气,养老托育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1][3] - 通过"口袋公园"建设使城市绿地可达性提升,推窗见绿成为新标准[1] 城市治理模式转型 - 管理服务重要性超越建设,强调共建共享机制(如居民参与规划决策)[3] - 完整社区建设聚焦补齐"一老一小"服务短板,构建15分钟生活圈[1] - 差异化实施"保障房+商品房"双轨供给,保障"住有所居"与"住有优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