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果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机构与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成果转让协议,展示热带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成果180多项 [1] - 我国热带地区陆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分布2万多种高等植物,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重要战略资源 [1] - 全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9万余份,甘蔗、荔枝、龙眼等资源保存量居世界第一,橡胶树、芒果等居世界第二 [1]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研究,出台《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 [2] - 全国建成105个热作种质资源圃(库),研发离体保存技术300余项,制定标准330余项 [2] - 完成橡胶树、木薯等15种重要热带作物全基因组测序,相关成果占全球同类研究70% [2] 区域发展成果 - 海南建成46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圃(库),新收集地方特色资源1180份,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1.3万份资源 [2] - 全国审定认定热作品种200余个,登记品种40余个,主推品种覆盖率超90% [2] - 耐寒抗风橡胶树品种"热研917"等推动亩产提升50%以上,自主品种覆盖率超80% [2] 科研机构贡献 - 中国热科院牵头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完整热作研发体系 [3] - 选育热带作物新品种500多个,研发科技产品300多种,推动产量提高、品质提升 [3] 现存问题与发展建议 - 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引进资源以商业化品种为主,保护保障水平不足 [3] - 资源圃设施条件落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种质资源系统评价利用有待加强 [3] - 专家建议加快资源引进收集,强化圃(库)建设,完善收集保存体系,提升保存效率和质量 [4] - 建议加强精准鉴定技术和高效育种技术研发,发掘创制优异种质,完善资源共享利用体系 [4]
热带农业“芯片”不断升级
经济日报·2025-07-23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