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政策与目标 - 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中的作用更加彰显 [1] - 具体目标包括全国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进一步提升 [1] 数字乡村建设现状与作用 - 山东寿光"智慧大棚"通过传感器和AI实现温度、湿度监测及灌溉施肥远程调控,浙江湖州利用无人机多光谱相机生成作物长势图并AI诊断追肥需求 [1] - 高速网络服务帮助农产品通过电商对接全国市场,促进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2] - 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如精准灌溉)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 [2] - 涉农数据集成共享优化农业产业链协同和资源配置,提升乡村经济整体效益 [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 需精准对接农业生产、乡村治理、民生服务需求,有序推进农村5G和千兆光网建设,重点支持农村及边疆地区通信设施 [3] - 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督查,提升涉农网站及信息系统防护能力 [3] 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案例 - 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测管网漏损并自动预警,智能养护系统精准调度公路维修资源,数字化电网适配光伏等新能源接入 [3] - 数智化改造推动基础设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感知",提升农业农村管理效率 [3] 涉农数据资源整合方向 - 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促进自然资源数据在农业农村领域共享应用 [4] - 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用地"一张图",完善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 [4] - 规范数据授权运营,鼓励开发农产品溯源、乡村旅游等数据应用场景 [4]
建设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
经济日报·2025-07-23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