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堪忧 亟待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7-23 06:21
垃圾分类现状与挑战 - 部分城市通过建设"两房"(生活垃圾收集点、废旧物资回收点)提升分类效率,但存在建设进度慢、运转效果差等问题 [1] - 西部某市2023年因垃圾收集点选址问题收到投诉2.5万余件,主要矛盾集中在选址不合理(如某小区垃圾站距居民单元40米但遭反对)[2] - 已建成的设施存在闲置现象,如智能回收柜断电、垃圾桶混装漫溢、部分小区撤除楼层内分类桶 [3] 基础设施与执行难点 - 某地3565个居民小区中1965个未建收集点,主因城区空间有限 [4] - 自然资源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符合要求的公益性设施可免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 - 物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拖欠保洁工资导致分类管理缺位,2022年地方法规要求物业合同明确分类服务但执行存在"法不责众"现象 [4][5] 居民行为与社会治理 - 居民分类意识薄弱,常见理由包括嫌麻烦、认为前后端分类不衔接等 [5] - 清华大学专家指出后端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制约前端成效,发展阶段需政府投入强化监管但最终依赖居民责任意识提升 [6] - 国家层面明确反对"撤桶并点"和保洁员代分类,强调居民主体责任 [5] 改进方向与建议 - 需建立长效机制,避免运动式治理,建议通过党建示范(如党支部书记检查垃圾桶)提升意识 [7] - 应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扩大公益活动覆盖范围 [7] - 需细化责任体系(单位管职工、社区管居民等),建立收集点考核制度并加强投诉监督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