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高考志愿填报领域的发展 - 高考志愿填报被视为人生重大决策之一,越来越多人关注AI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影响 [1] - 手机应用平台上有数十款相关APP,包括QQ浏览器的"AI高考通"、百度AI志愿助手和阿里巴巴夸克的高考志愿大模型 [2] - 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提供个性化建议,从专业选择、择校策略、城市与院校权衡、志愿填报技巧4个维度进行分析 [2] 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 - 乡村考生面临信息获取不足、缺乏个性化辅导、无力承担高昂咨询费用等困境 [2] - 夸克联合新华社发起"暖芒计划",为偏远地区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志愿填报指导和AI工具教程 [3] - 夸克高考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1.6亿人次,其中超过5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3] 技术实现与数据支撑 - 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搭载庞大且实时更新的高考知识库,涵盖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的分数线和教学信息 [4] - 通过OCR信息提取、多源数据交叉比对、人工抽检等机制确保数据权威性与可验证性 [4] - 百度高考信息服务涵盖热搜趋势和榜单数据,支持调用文心一言、通义千问、Deepseek等多个大模型 [5] - 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以通义千问为技术底座,基于数万条推理数据训练,并由专家评估形成反馈闭环 [5] - 夸克今年将算力投入扩大100倍,并坚持免费提供服务 [6] 市场竞争与用户反馈 - 市面上AI辅助填报工具包括企业小程序、国产AI开放平台和官方AI辅助系统 [6] - 全国31个省份开通省级志愿填报参考系统,考生可通过教育部"阳光志愿"主平台一键直达 [6] - 用户反馈提到AI预估录取位次不准确、推荐志愿滑档、信息滞后等问题 [6] - 专家建议多用几个平台提问相互印证,官方辅助系统在数据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上更具优势 [6] AI工具的局限性 - AI工具提供基于数据的参考信息与策略框架,但难以接管个体深层需求的价值判断 [7] - 志愿填报需在技术辅助与自主判断间找到平衡,是个体基于自我认知的主动选择 [7]
AI报志愿,能否算出“最优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23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