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单位内部环保责任没有落实到位,该如何改变?
中国环境报·2025-07-23 09:41
环保治理现状问题 - 部分排污单位存在无组织排放管理不到位、污染治理设施低效或失效、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导致环保设施治理效果打折[1] - 典型案例:某喷涂企业调漆间虽连接治污设施,但门窗大开导致高浓度VOCs直接无组织排放,管道仅收集稀释废气[1] - 中小企业环境管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内部环保责任制度未落实[1] - 调研显示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环保责任制度,大型/外资企业虽有制度但未覆盖分管负责人、车间工人等关键岗位[1] - 监管部门现场检查时普遍忽视对企业环保责任制度建立情况的核查[1] 改进方向与措施 - 需通过政企协同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规,落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2] - 管理法治化:加强督促指导未建立环保责任制度的企业,将环保责任制要求细化纳入法规政策并作为执法必查项[2] - 责任清单化:明确企业各层级人员(负责人、分管领导、操作人员等)的环保责任清单及违规处理方式,定期开展责任培训[2] - 操作手册化:将责任细化为具体岗位操作手册,例如要求门卫记录车辆排放信息并在重污染天气管控国五以下车辆[3] - 治理专业化:中小企业需建立环保财务控制制度,强化对第三方治理服务机构的监管考评[3] - 管理数字化:推广在线监测、用电监控、门禁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开发"活性炭码上换"等扫码打卡式责任追溯系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