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2.8元的农夫山泉冰块,是不是智商税?
36氪·2025-07-23 15:03

行业概况 - 包装饮用水行业催生两位中国首富 钟睒睒和宗庆后 显示该行业的高利润潜力[1] - 冰杯产品价格是同等重量纯净水的5倍 160g冰杯售价3-5元 大颗冰球单价达6.9元[1] - 日本冰杯年销量达25亿杯 超过瓶装水销量 显示成熟市场的消费规模[10] 市场动态 - 中国冰杯品类销量连续两年保持300%以上增速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48杯[10] - 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规模将突破630亿元 实现四倍增长[10] - 盒马冰杯系列6月同比增长30% 咖啡冰杯同比增幅达60%[22] 技术壁垒 - 工业制冰采用流水缓冻和分层结冰技术 需-8℃至-10℃环境淬炼48-72小时[15] - 冰球制作需特定机器 工序更复杂 成本更高[15] - 水源需经臭氧杀菌和反渗透膜过滤 电导率控制在2μS/cm以下[15] 供应链特点 - 冰杯塑料杯成本占比达50% 需耐受-20℃至80℃温度变化[16][17] - 国内缺乏符合12个月保质期要求的杯材供给 依赖进口PETG材料[17] - 农夫山泉生产1吨标准食用冰需消耗4吨原水 损耗率高达75%[19] 竞争格局 - 行业主要玩家分为三类:传统制冰企业/即时零售平台/跨界饮料品牌[21] - 蜜雪冰城推出1元冰杯 成为新茶饮赛道爆款引流单品[22] - 专业制冰企业做规模 饮料巨头做品牌 渠道商做场景 茶饮店做服务[24] 消费趋势 - 冰杯具有社交货币属性 便利店单店日销50-60杯[9] - 消费者为便捷和情绪付费 3元冰杯包含口味搭配和时髦体验[9] - "冰杯+"饮品组合玩法在社交媒体扩散 形成DIY风潮[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