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或流行:病毒有何特性?如何检测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3 18:57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1] - 法国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出现传播,欧洲多国报告输入性和本土病例[1] - 中国佛山累计报告2659例确诊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720例已痊愈[1] -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1] 病毒特性与传播机制 - 基孔肯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约50纳米,具有脂质包膜和糖蛋白突起[3] - 病毒对热、紫外线及消毒剂敏感,但在适宜条件下可长期存活[3] - 通过蚊媒传播,无直接人传人证据,形成"蚊子-人-蚊子"传播循环[3] - 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治疗以对症为主,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3] 检测与诊断方法 - 佛山市新增35家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储备充足试剂并培训医务人员[1] - RT-PCR适用于发病1-7天,检测病毒RNA,急性期阳性率>85%,为早期诊断金标准[8] - IgM抗体检测为窗口期后首选,IgG抗体检测需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确诊[8] - 实验室检测是确诊关键,病毒分离操作复杂且临床少用[7][8] 防控措施与建议 - 佛山医疗机构在检测阳性当天完成网络直报,三级审核2小时内完成[4] - 控制蚊媒密度需持续杀灭成蚊并清理孳生地,伊蚊在小型积水容器中繁殖[4] - 建议每周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容器,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驱蚊液和蚊帐[9] - 前往流行地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归国后14天监测健康状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