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市火热!权益类产品成银行销售“新宠”,监管两度发文剑指合规
新浪财经·2025-07-23 19:40

市场表现与投资趋势 - 沪指盘中站上3600点,再创年内新高 [1] - A股连续上扬带动私募产品和含权益类理财产品销售走俏 [1] - 中长期来看,居民可能从纯固收领域向"固收+"领域迁徙 [1] 固收类理财产品 - 国有行理财经理推荐一款封闭期420天的固收增强产品,中低风险,业绩基准2.75%至3.45% [2] - 截至6月末,存续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约2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96% [4] - 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行,2025年6月存续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86%,较去年末下降27个BP [4] "固收+"产品 - "固收+"产品通常80%以上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不超过20%投资于风险资产以增厚收益 [4] - 上半年多家公募基金的"固收+"产品规模增量超过百亿元,景顺长城基金规模增量达356.50亿元 [4] - "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通常在3%以上,部分产品在权益市场上涨时可超过5%,但波动较大 [5] 私募产品销售 - 今年私募产品销售比去年同期好,市场回暖是直接原因 [6] - 公募费率改革后,部分基金经理转向私募行业 [6] - 银行代销私募产品新规落地后,合规要求更加严格,促成大行与头部私募合作 [6] 监管政策与合规要求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以非公开方式销售私募产品 [6] -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首次系统规范银行代销业务,遏制误导销售、飞单私售等问题 [7] - 银行理财销售不规范引发的消保投诉较多,是银行非常头疼的问题 [7] 投资者保护 - 监管明确将投资者区分为专业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特别保护 [7] - 金融机构向65周岁以上客户销售高风险产品时需履行特别注意义务 [7] 市场风险提示 - 沪指接近去年10月高点,存在回调风险 [8] - 银行在营销权益类产品时需做好风险提示,避免客户只关注收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