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背债人”骗局猖獗,监管提示警惕“轻松致富”陷阱
第一财经·2025-07-23 20:47

职业背债人骗局模式 - 骗局通过承诺高额报酬(半年内可获百万元外加公司、房产或汽车)吸引征信空白人群参与,实际要求参与者背负巨额债务 [1] - 中介利用"白户"(无贷款记录)和"花户"(有逾期记录)等目标群体,通过虚高房产评估价(市场价160万元评估至290万元)骗取七成贷款(200万元) [2][3] - 贷款资金分配中,真实房东仅获160万元,剩余款项流入中介控制账户,背债人实际未获得报酬但需承担全部债务 [4] 操作手法与产业链 - 中介伪造工作证明(虚构建筑公司)、银行流水(月收入8000余元)及评估报告,协助背债人通过银行贷款审批 [3] - 产业链呈现组织化运作,包括雇主提出需求、中介招募目标、专业包装(年龄25-55岁、无固定资产)及资金快速转移 [6] - 衍生二次骗局如"背车贷给佣金"(车辆被转卖)或收取"包装征信"费用后失联,导致受害者征信查询次数暴增 [5][6] 监管与涉案规模 - 2024年全国查处违规贷款案件3800余起,涉案金额超50亿元 [6] - 金融监管总局提示骗局特征为"高额回报、无须还款",参与者将面临债务负担、信用受损及法律风险(涉嫌诈骗、洗钱等) [6][7] - 律师指出背债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需承担民事还款责任及刑事责任(如非法集资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