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上涨驱动因素 - 供给侧"反内卷"政策预期是核心驱动力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优化供给结构推升价格 [1][2][3] - 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电力成本上升 可能引发下游工业硅(电力成本占比30%)和多晶硅(40%)等品种减产 进一步强化涨价预期 [6][7] - 需求侧改善预期来自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 城市更新及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等国家级项目 [1][2][5] - 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 大宗商品战略原材料面临金融属性强化与定价重估 [1][5] 期货市场表现 - 7月1-23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涨幅超50% 焦煤涨34.78% 焦炭涨19.95% 玻璃涨18.96% 工业硅涨17.38% [3] - 铁矿石/烧碱/氧化铝/纯碱等品种涨幅均在10%-15%区间 呈现板块联动特征 [3] - 7月23日焦煤期货主力合约单日收涨11% 多晶硅盘中第四次触及涨停后收涨5.5% [1] 政策动态 - 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4] - 工信部将发布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 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行业产能优化 [4] - 产业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大宗商品定价 被视为供给侧改革2.0版 [3][4] 行业基本面 - 钢铁行业控制产量按订单生产 焦煤焦炭前期超跌(受蒙古进口煤价下跌影响)后迎来修复 [6] - 多晶硅产业链持续5个季度亏损 上下游均希望价格回升改善盈利 [5] - 玻璃供需弱平衡状态下 去产能预期叠加成本抬升刺激价格弹性 [7] 后市分歧 - 乐观派认为政策决心强劲 下游将逐步接受涨价 行情具备趋势性 [9][10] - 谨慎派指出需观察政策落地效果 警惕高库存压力与需求承接力不足 [10][11] - 短期情绪驱动上涨 中期需验证供需匹配度 长期依赖全产业链协同优化 [11]
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业内期待全产业链协同优化
第一财经·2025-07-23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