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基缩水超80%,这家千亿公募又换帅了
36氪·2025-07-24 07:35

管理层变更 - 中加基金原董事长夏远洋因工作安排离职,由杨琳接任成为第四任董事长 [1] - 2025年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更频繁,包括中银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先后进行管理层调整 [2] - 中加基金自2023年后高管更迭不断,2023年3月原董事长夏英离任由夏远洋接任,2023年8月原总经理宗喆离任由夏远洋兼任,2024年6月现任总经理李莹上任 [2] - 新董事长杨琳是金融老将,曾在券商、信托、财务公司和上市银行工作,资管和品宣经验丰富 [2] 固收业务表现 - 中加基金以固收见长,原董事长夏远洋在任期间整体规模稳定在1300亿左右,债券型基金是绝对主力 [2] - 2025年上半年中加基金总规模1308.71亿,其中债券型基金1184.09亿,占比90.48% [2] - 货币基金表现不佳,2025年上半年规模仅95.13亿,较2018年一季度的404.92亿大幅下滑 [4] - 货币基金品类TOP20门槛从2018年的1077.86亿大幅抬升至2025年的2959.04亿,显示资源向头部集中 [4] 权益业务短板 - 中加基金权益表现不佳,"混合型+股票型"基金规模仅14.4亿,对整体规模贡献微乎其微 [6] - 混合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规模12.67亿,较2022年一季度高峰期的79.18亿下降84%,行业排名从82名降至百名开外 [6] - 股票型基金2025年上半年规模仅1.73亿,停滞不前 [8] - 中加基金未能抓住2015年和2020年前后的权益行情和ETF崛起机遇 [8] - 4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仅4只规模超过5000万,多为迷你型基金 [8] 业绩表现 - 中加基金混合型基金近一年收益率12.3%,略低于行业平均14.18% [8] - 2025年内混基收益率9.08%,与行业均值7.42%差距不大 [8] - 混基近5年收益率25.15%,显著跑赢行业平均8.24%,但未带来规模增量,较2020年中期的38.95亿明显缩水 [8] - 部分产品表现突出,如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A 2025年收益率44.99%,在453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136位 [11] 人才与品牌 - 中加基金基金经理团队任职时间普遍较短,多在3年左右,中长期业绩仍需验证 [9] - 缺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主动权益基金最多的张一然近1年净值回报率14.89%,跑输沪深300 [10] - 张一然管理规模从2023年一季度的12.28亿缩水至2025年中期的2.51亿 [10] - 零售端品牌认知度不高,46只基金中超30只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99%以上,仅6只低于50% [1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公募新规出台后,ETF赛道将更加拥挤,中加基金在指基赛道突围难度加大 [8] - 公募行业二八分化明显,头部公募凭借品牌和用户群体保障规模增长,中小型基金逐渐边缘化 [11] - 公募新规将管理费率和基金经理报酬与净值挂钩更紧密,加速资源向头部集中 [11] - 中加基金需引进优秀基金经理,完善激励和晋升机制,提升投研体系以突破权益业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