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是啥病、怎么防
科技日报·2025-07-24 07:39

疫情现状与传播情况 -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风险[1] - 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存在境外输入病例风险[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2] - 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2010年首次报告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2] - 全球范围内基孔肯雅热传播加剧,法属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及法国、意大利出现本土传播病例[2] 临床症状与治疗 -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中低热为主,2-3天退烧)、皮疹(起病1-3天出现,斑丘疹)、关节疼痛(手指、手腕、脚踝肿痛)[3] - 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4] - 临床以退热、止痛、止痒对症处理为主,轻症病例通常5-7天痊愈[4] - 新生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4] 预防措施 - 预防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6] - 灭成蚊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等家用灭蚊药物[6] - 清积水需清除家庭及户外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屋顶积水),消除蚊虫孳生环境[6] - 防叮咬措施包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6] - 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且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需立即就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