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创业与上市潮 - 2020年前后国产GPU创业潮已演进为上市潮,目前有7家头部厂商启动IPO流程,其中6家来自上海[1] - 7家厂商包括瀚博半导体、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格兰菲、摩尔线程和天数智芯,后者可能借壳上市[1] - 行业在红杉、经纬等VC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数百亿资金支持下发展8年,即将进入收获期[1] - 红杉投资了其中4家厂商,阿里和腾讯各投资2家,在VC和互联网大厂中表现突出[1][12]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集成电路自制率达70%的目标[4] - 2018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规模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预计2023年达43.2亿美元,CAGR为27.1%[4] - 国家层面目标为2025年本土GPU在AI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提升至40%[2] - AI 2.0时代和国产替代趋势推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1] 公司地域分布与人才来源 - 7家IPO厂商中6家位于上海,与AMD中国研发中心坐落上海有关[4][8] - 除摩尔线程创始人来自英伟达外,其他5家核心团队均出身AMD,被称为国产GPU"黄埔军校"[8] - 上海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积累深厚,拥有56家较大规模芯片设计企业,其中25家为上市公司[9] - 上海还拥有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领先晶圆代工企业及高校技术支持[9] 资本支持与估值情况 - 红杉投资了4家厂商,阿里投资瀚博半导体(持股4.4377%)和格兰菲,腾讯投资燧原科技(持股20.4944%)和摩尔线程(持股0.72%)[10][11][12] - 摩尔线程估值310亿元,沐曦210.71亿元,燧原科技160亿元,壁仞科技155亿元[14]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4608.83万、1.24亿、4.38亿元,净亏损累计超50亿元[15] - 沐曦同期营收42.64万、5302.12万、7.43亿元,净亏损累计超30亿元[16]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国产GPU已在政务、边缘计算等场景建立"安全替代"基础[18] - 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沐曦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新一代芯片研发[18] - 摩尔线程计划2027年实现万卡集群商用,可能撼动国际巨头垄断格局[18] - 行业进入"生死竞速"阶段,能否在2027年前跨越技术代差将决定企业成败[18]
国产GPU,集体迈向IPO
36氪·2025-07-24 08:38